"); //-->
书接上回,相信大家对光伏逆变器已经犹如工程师朋友手边的万用表,销售冠军车桌上的小手环,程序猿小哥哥的机械键盘,虽然其他行业的朋友对其中的奥妙不甚精通,但多少也略知一二….
恰恰就如我们对光伏逆变器的感受:那个,那个采集光伏数据的入口鸭!!
这个光伏数据有什么用呢? 随着新能源光伏发电随着政策推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。
对于老板姓用户,肯定想知道我的屋顶光伏今天发了多少电,产生了多少收益,给我节约了多少电费成本。
对于电网单位,肯定想知道这个区域的光伏发电容量情况,以做好对应的输送调配。让电网更加稳定可靠,
这些所有朴实且真切的期望,都对当前光伏行业的通信需求产生了足够的成长压力。
这些事情当然要做,如果成本优异,实施便利的做好这件事,才是真正挑战的地方,也是行业厂商孜孜不倦追求的地方。
我们来通过一个场景故事的展开来感受实施的路径:
当一组光伏设备安装完毕后, 普通用户想获取光伏的数据,一般是由逆变器厂家自带的通讯棒部分完成,目前这部分大多数走的是4G广域网到逆变器厂家服务器,用户再通过厂家提供的app来查看发电量和收益。
至此,一切都很温暖美好, 逆变器厂商完成了干净的实施,用户实时可见自己的数据。一切安好。
但随着光伏安装的益处变的实实在在,安装光伏的用户开始越来越多。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大,这个发电的容量开始变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规模,并且很大程度上对冲了对传统火力发电需求。
这种规模日益增长,甚至已经催生出了一个“虚拟电厂”的供给概念。虚拟电厂的建设与成长,需要电网的“调节属性节点”的火电进行适应的调度与部署。
那么这个决策的依据,就需要获得虚拟电厂的数据;要获得这个数据就需要对光伏用户的发电量进行采集。
这时,有的朋友就要说,那就安装采集棒呗。
的确,一些新兴建设的项目,这个条件是具备的。但是一些历史项目,可能就需要一些必要的改造:
1. 历史需求兼容:
不能影响到农户原来app查看发电信息。
2. 采集端口已经被占用:
如何多一路输出,让其可以输出到电网平台。
3. 数据安全性保障:
考虑到电网对数据安全有一定要求,所以电网这路数据回路并不能同用户数据相同走公网4G。可能需要专网,或者可以将数据汇集到载波侧。
针对以上改造,有一些隐含的技术约束:
1. 接口扩展,可能需要适配不同逆变器接口
2. 协议需要转化,兼容电表的645规约和集中器的698规约
3. 电力载波需要拉线,目前拉线端为逆变器端到农户计量表端。农户表到集中器均已经有电力载波基础。
一直撸码的工程师朋友可能会说,看起来只要点1,点2让我发挥一些工程天才,这个事情就手拿把掐~!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现实中有很多的研发产品,在点1和2 方面实施的很完备,但就在这个最后的拉线环节,不到50米的距离上,吃了不少苦头(麻烦)。
拉线这部分的痛点在于,涉及到资产归属,按照电表前与电表后的划分:
1. 电表前的供电设施,包括电表箱、电能表及表前电缆和设备,一般归供电局所有和管理。
2. 电表后的供电设施,包括表后线及设施,归业主或用户所有和管理。
逆变器安装位置一般在楼顶或者是房子墙壁处固定,部署需要农户认可和配合。
如何部署 ,可以更便宜,更简便,更干净?
在一个 数十米 的距离上,有产权归属差异的地方,那么大家选择使用无线方式,而不是埋线管,架设通讯杆的有线方式,应该早已是集体共识。
在这样一个距离上,不太近,不太远, 在WiFi, FSK, LoRa 的私网网络制式选择上,大家也几乎不约而同选择了LoRa。
那不是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讨论了吗?
当真? 如果您亲自实施过最后这50米的部署工作,以下的痛点您一定有体会
1. 有的部分不让外部拉电, 太阳能有点麻烦,电池供电扛得住吗?
2. 协议的适配灵活性如何实现? 现场发现一个新厂商协调便利吗?
3. 近了组网是真的方便, 但也有坏处,就是总是邻近干扰,怎么办?
4. 大热天,拎着个笔记本调试,很考验我和我笔记本的炎热待机能力,有没有?z
5. 中午林荫处歇脚,想起一上午才搞完5家, 还有30多家等着我能不能更快点?
6. 。。。。。。
上面这个图是想解决我的那些痛点?! 这么给力你不早说,你说这谁受得了?!
这么给力是真的假的?! 来让余工亲自和你说~!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